去年12月上旬,某集团军组织一些老功臣参观石家庄市容。那天,老同志们来到市博物馆,观看正在这里展出的《1997——2010年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》。当听到讲解员介绍,今后3年该市的城建投资还要花200多亿元时,有位当年参加过解放石家庄的老英雄问道:“前几年城建已花掉了100多亿,现在又要投资200多亿,这么多钱从哪儿来?”
是的,近年来,石家庄好像在搞一场城建大会战,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庞大的建筑工地。“三纵三横”街道拓宽改造工地,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工地,住宅小区工地、美化绿化工地、煤气水电改造工地、通讯设施增容扩容工地等。十几万建设大军夜以继日地忙碌,根本的支撑力得靠钱。这几年,全市的城建投入总计达上百亿元。靠本级财政掏腰包吗?市政建设,政府当然得花一些钱。但是,全市一年的财政收入除上交和用于干部工资等开支外,机动财力只剩下不到2亿元。而一个拥有23个县(市)区、8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,难以预料的事每年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次。本身钱少,即便全市干部群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也满足不了如此巨额的城建投资。那么,石家庄究竟从哪里弄钱来满足城建用款呢?
石家庄市的基本经验是: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城建巨额投资,概括地说叫做以“市”建市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总结为“借、引、联、集、换”五字筹款法。
借,就是借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东风。石家庄市这几年的城建,都是为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和民众的长远利益,如今又以此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点,所以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。就说民心河吧,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中城市修建的第一条市内人工河,事关一个省会城市的形象和生态,因此中央非常支持,不但给了8000万元预算内拨款,还给了1.5亿元的财政债券,使民心河提前一年投入使用。为此,石家庄人民特别感谢中央的关怀。
引,就是用有远大前景的项目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。新华集贸市场是全市利用外资大项目中第一个“吃螃蟹”者。这里原来是北小街一片破破烂烂的老城区,但紧靠火车站和商业中心中山路,中外商家很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。新华区只投入了1500万元,就吸引外资25亿元。目前,新华集贸市场光税金收入每年就近亿元。“新华集贸效应”给石家庄人以鼓舞和信心。这几年,商贸中心、北国商城、污水处理厂等大型项目都引用了外资,利用外资总额近100亿元。
联,就是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在”,用大都市的观念联合多方力量强化城建。作为省会,省、市、区三级共居一处,还有数量相当的中直单位。过去由于条块分割,城建的担子都压在了市这一级。在城建带动战略中,省、市两级共同提出了“住在石家庄、热爱石家庄、建设石家庄”,从而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。拿民心河及其配套的公园及游园来说,仅省国税局、地税局、建行河北分行、华北药厂7个单位,就捐资2000多万元,分别承建了4个公园和游园。当然,搞城建市里还是要挑重担。省文化厅等单位投资兴建省艺术中心时,市里就主动投资4000多万元,为其进行拆迁和周围环境改善,终于使这一造型别致、雄伟壮观的大型艺术殿堂顺利建成。
集,就是大力倡导人民城市人民建,依靠群众搞城建。在民心河建设过程中,从省委书记、市委书记到中小学生,踊跃捐资600多万元。加上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的捐赠,收到的捐款捐物总计近3000万元。同时,石家庄市还积极鼓励民间力量,兴办利民项目。坐落在市高新开发区的天山海世界游乐园,就是一个由农民企业家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的,开业数月来生意兴旺。
换,就是以灵活的政策换取城建资金。环绕石家庄市周围的二环路建设,总计算为20.8亿元。而建成通车以后,政府实际投资只有8亿元,另12亿多元的巨款,是用路两边的开发权“换”来的。农民们对此却很满意。郊区一位村支书对记者说:“市里修好了公路,路边的地价必定大幅度升值,划算的还是农民。”解放路拓宽共拆迁100多家商业设施,搬迁300多户居民,将道路由原来的20米拓宽到了60米,市政府竟一分钱拆迁费也没花。
灵活的机制来源于宽松的政策,宽松的政策来源于思想观念的转变。石家庄人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瞄准现代化大都市搞城建,不仅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美了,而且把人们的思想也带到了一个新境界。主管城建的石家庄市副市长边春友深有感慨地说:“机制活办法多,办法多钱就多。正是市场经济,激活了我们的城市建设。”